半年前一位本院照服員在替病人洗澡時,80歲臥床病人發生上臂骨折,家屬當然十分不滿與憤怒,其實在移動時的力道真的不大,正常人不會骨折,問題在於長期臥床的這位老嫗骨頭已經脆弱不堪,產生自發性骨折。
依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資料,在台灣65歲以上發生一次以上脊椎壓迫性骨折女性19.8%,男性12.5%;一生中發生一次以上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風險女性 33%,男性20%;每年髖部骨折案例女性 10000例,男性5000例;發生髖部骨折後一年內之死亡率女性15%,男性22%。這些統計數字顯示臺灣因為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折失能甚至死亡有多嚴重。
所以現在醫界想盡辦法解決高齡社會的骨質疏鬆的健康問題。上一篇提到無論雙磷酸鹽或副甲狀腺製劑都有問題。
全身垂直律動證明它不僅可以阻止骨質疏鬆而且可以增加骨質密度,逆轉骨鬆。事實上它並不是新發明,而是40年前蘇聯的太空科技。70年代時,蘇聯與美國競爭太空霸主的地位,太空人到外太空待一段時間後,由於外太空的零重力,肌肉與骨骼會很快就萎縮退化,研究顯示太空人脊椎髖骨股骨的骨質迅速流失,一個月高達1-2%。由於此健康問題,太空人無法太空中停留太久,美國太空人只能停留300天左右,但蘇聯科學家發明全身垂直律動機來訓練他們的太空人。透過全身垂直震動訓練,蘇聯太空人波力亞科夫(Valeri Polyakov)甚至創造人類連續停留太空的最久記錄,達437天。
對於太空人有效的科技,經過40年的改進,對於改善現代高齡社會的骨質疏鬆效果十分確鑿,這些研究包括老鼠實驗、綿羊實驗、到孩童、青年、停經婦女、老人的臨床研究,及幹細胞研究,有完整的證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