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膏肓穴.jpg

古代醫學不發達,認為「膏肓」是藥石罔至的位置,如果疾病(在古代疾病像隻小鬼)躲到膏肓就死定了,所以叫病入膏肓,意思是外婆死了兒,沒救(舅)了。古代認為膏為心尖脂肪,肓為心臟與橫隔膜間,所以膏肓在心藏背面,但以現在解剖位置看,膏肓位置在心臟後主動脈前,再過去是脊椎,它的最外層就是上背肌肉層,離表皮至少有5-7公分之深。宋代後中醫的膏肓則指上背膀胱經的膏肓穴,穴道為經脈淺處,離背部僅2-3公分深觸,可見二者指不同位置。古代認為膏肓穴有補益虛損、養肺調心的作用,在臨床上此穴多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氣喘、骨蒸盜汗、肺癆等病症;心氣不足、心火上擾所致的癲狂、健忘。

反正傳統中醫要怎麼說就怎麼說,在門診常碰到病人因為「膏肓痛」在中醫處針灸或接受民俗刮沙法治療,但效果都不好,本文要從科學角度來探討「膏肓痛」。

以現在醫學眼光看,宋代後的膏肓指的就是肩胛外側脊椎間的區域,此處有兩塊肌肉-大小菱形肌(rhomboid),而菱形肌上表層則為從脖子往下的斜方肌trepzius。

rhomboid-muscles-plain.png

由於此處結構並不複雜,所謂「膏肓痛」其實就是「菱形肌炎」。此疼痛不少見,是門診上背痛常見的原因。那為什麼「菱形肌」會發炎?肌肉發炎原因都是過度使用或拉傷,菱形肌收縮時使兩側肩胛骨與肩膀往後縮挺胸,手臂往後或往上,所以重複過度的這些動作可以傷害菱形肌。除了像棒球籃球網球高爾夫排球羽毛球等選手外,姿勢不良彎腰駝背,後背包過重,長期傾身使用電腦或側睡者都可能導致「菱形肌炎」。

「菱形肌」常常伴隨「肩胛骨棘下肌炎」,「肩胛骨棘下肌炎」就是你摸到肩胛骨那塊突棘下肌腱的發炎,因為兩者是協同肌肉來控制上臂的運動,所以容易一起陣亡。

由於位置特殊,診斷不難,只要與「肩胛胸關節炎Scapulothoracic Joint Pain」區別診斷即可。治療上,急性期以口服止痛藥、冷熱敷、休息為主,如果疼痛持續,可能使用少量類固醇加麻藥局部注射,重複疼痛可使用葡萄糖或PRP等增生治療甚至肉毒桿菌抑制疼痛, 效果十分顯著,常常一針見效且效果持續。

cb583d024f4b3173c30ff3337f724f7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簡志龍醫師 的頭像
    簡志龍醫師

    簡志龍醫師的部落格

    簡志龍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