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脊椎骨折的正確處理,打骨泥不是首選「脊椎壓迫性骨折」在老年人其實比想像的多很多,不少人還完全沒有症狀,是在偶而X光照射下發現的。可見「脊椎壓迫性骨折」有些並不痛,根本不需要治療,即使X光上看到也不需要處理。

 

但有些人的確痛到喊爹叫娘,這時當然要處理,但真的需要開刀嗎?如果是外科醫師看到的話,幾乎百分百會告訴你需要打骨泥,但我們該讓長輩接受手術嗎?

這得看看「醫療研究證據」。證據在醫學上指的就是嚴謹的臨床實驗結果。最有證據力的臨床研究稱為「隨機雙盲實驗」 也就是醫師與病人都不知道自己是用藥還是安慰劑處理。但由於手術為侵入性,不可能做到醫師病人都不知治療內容的「雙盲試驗」。但背部手術中有一種治療只有打針,就可以使用最嚴謹的雙盲試驗,那就是骨泥注射。我們先來看看它的結果。

骨泥就是壓克力(PMMA),在液態狀態,可用針管打入鬆垮的脊體將它撐起來。(2-3 cc的壓克力醫院通常還要收自費10萬元左右),外科稱為「椎體成型術」,作法是局部麻醉後在動態X光導引下直接將骨泥針打入骨折的脊椎體。證據醫學要問會不會只是「安慰劑效應」?

 2008年,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台後對於不斷高漲的醫療費用十分不滿,要求對於各種醫療程序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所以在美國衛生研究院的資助下,美國華盛頓大學、梅約診所聯合英國與澳州幾所醫學中心做了一個大型的實驗。總共有131位腰椎骨折病人,一半接受骨泥注射,一半接受沒骨泥的假注射。結果如何呢?1個月疼痛分數、功能狀態與行動能力竟然都沒有差異。所以研究得到結論是『骨泥注射只是「安慰劑效應」』。(Kallmes DF, 2009)

後來還有其他雙盲實驗也顯示打骨泥與打生理食鹽水效果差不多。(Buchbinder R, 2009)另外有人將注射骨泥與內科保守療法比較,對疼痛來說也是沒有差別。(Voormolen MH, 2007) (Rousing R, 2009) 可見,雖然壓迫性骨折, 一半的人在急性期十分疼痛,但打骨泥是否必要,美國國衛院的嚴謹研究是被否決的。也就是沒有必要。而且打骨泥由於液態的壓克力(PMMA)可能誤打入血管導致肺栓塞,目前已經有許多死亡個案報告,我親身就看到2個因打骨泥栓塞而猝死。

其實只要處理疼痛,處理疼痛現在有效的作法只要在精密超音波導引下做小關節及脊椎韌帶局部注射,即可快速解除疼痛,減少手術危險與費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簡志龍醫師 的頭像
    簡志龍醫師

    簡志龍醫師的部落格

    簡志龍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